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皖江学者”讲席教授朱万曙带领安农大博士、硕士研究生到潜山市五庙乡调研潜山弹腔。
朱万曙教授在座谈时,提出弹腔与京剧有渊源,京剧一支到北京形成了很多京剧剧目;另一支留在当地,就是弹腔。它们有些唱腔很类似,要了解弹腔就要了解京剧的历史、京剧的特点,这样对弹腔就有全新的认识,认识到弹腔存在的价值,认识到潜山市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挖掘保护弹腔。
朱教授在调研时说,要了解弹腔,需要搞清三个问题:一是京剧与弹腔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别;二是弹腔有哪些唱腔颇具历史、做过贡献;三是弹腔与省内其他戏曲,如青阳腔、高腔有什么关系。
潜山弹腔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开学首先介绍了潜山弹腔的历史。据传潜山弹腔是程长庚祖上传到五庙,乾隆年间就在许家畈传唱。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即将失传,许辛盘(九品)、许祝江聘请汪焰奇(汪焰奇年轻时在石牌、潜山平原、安庆一带演唱弹腔,太平天国起义后回潜山家乡,现岳西岩河不再外出,居家教唱弹腔)第二次复排潜山弹腔,并邀请岳西柴冲弹腔班、横中檀树岗弹腔班在许家畈共同学习。经两年培训,许家畈弹腔班复排成功继承潜山弹腔,柴冲、横中弹腔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抢救性第三次复排,规模较大的有两次。1980年春节许晓初、许敬重、许仲幼等利用灯会唱灯尾戏的机会,共有十四人到太湖县北中区演出三天,获得一致好评。1986年8月为省市专家观摩演出,演出潜山弹腔经典剧目《徐庶荐诸葛》和《二进宫》。演出结束时,安徽省徽剧院原院长刁均宁说,在潜山五庙找到了徽剧的娘家,弹腔的唱腔比徽剧更原始、更早,从而定位了潜山弹腔是老徽调和京剧的母体艺术。
许开学说潜山弹腔与京剧有相当的渊源。潜山弹腔声腔很早,从光绪到如今也有一百几十年了,都是言传下来的。唱腔主要是西皮、二黄,还有吹腔和拨子。潜山弹腔二黄腔直接一些,没有九板十三转,也有花腔;西皮大部分是流水板,简单些。如《四郎探母》京剧、弹腔都有。弹腔杨延辉、铁镜公主唱的来板,京剧称为原板、摇板,它们相似。潜山弹腔《二进宫》二黄在平词中不大像,在尾声、落腔最后一句与京剧相似,腔很土,原汁原味、不带京腔。《郭子仪上寿》金枝有一段花腔。
五庙乡二级主任科员蒋齐应介绍了潜山弹腔现存传统剧目26个,手抄剧本30多本。在手抄剧本中发现了《点绛唇》和《风入松》两个曲牌。《点绛唇》在杂剧、传奇和青阳腔中都有,如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青阳腔《琵琶记》;《风入松》在传奇、青阳腔中都有,如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青阳腔《苏秦》。而且青阳腔《南天门走雪》与潜山弹腔《走雪》人物、故事梗概、剧情基本一致,但青阳腔是曲牌体,潜山弹腔是齐言体。许开学、宋晓琴现场演唱《四郎探母》来板、《二进宫》二黄、《郭子仪上寿》花腔。
朱万曙说,潜山弹腔研究需要懂音乐的专家(如中国戏曲学院等),与京剧音乐进行全面比较;从文献、手抄剧本,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手抄本中字里行间找到年代的蛛丝马迹;从表演上比较京剧、弹腔的联系差异。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就能说明潜山弹腔与京剧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关系。
(蒋齐应)
倍享策略-股票平台哪个好用-免息炒股配资-配资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