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练好口才基本功,升级表达力
在日常聊天和与人沟通中,有时并不需要我们有多么言行俱佳,如雷贯耳,我们需要的是言简意赅,或者通俗易懂,或者声音甜美,或者诚恳亲切。我们需要常人可以理解的真挚的思想和话语,而非华丽的辞藻、严谨的修辞和泛泛而谈。说话不是一门闭锁的艺术,其实说话简单易学,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原则就行。这些原则可以被认为是口才训练的基本功,比如怎样做到有逻辑地说话,让听众听懂而不是不知所云;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动听一些,而不是啰唆拖沓、东拉西扯地惹人厌;怎样把握说话的分寸,让语言更得体更受欢迎。
口才大师卡耐基在纽约市青年基督协会开始教授学生时,讲授那些低年级的方法,同他在给大学新生演讲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他很快发现,把商界中的大人当成大学新生来教是一种很大的失误。因为学生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面对听众时有足够的勇气直起腰来,做一番明确、连贯的报告。于是他抛弃教条,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那些学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直到他们的报告辞达意尽、深得人心为止。事实证明,把话说得简单一些,通俗易懂,让听者听得亲切又明白,就可以达到日常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如何提高说话的水平
每一种谈话,无论怎样琐碎,总要保持中心点,这也是所谓谈话目的,其目的就是能够促进你和对方的关系。你必须使人觉察你是一个有思想有观点的人,绝非是个糊涂虫。单单无聊地空谈,是绝不能使对方对你有一点良好印象的,更不能显出你说话的水平。
当你们谈话正用闲语来进行时,你必须要成为“虚心”者,不可自傲。
如果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你可以拿出来随时应付。我们每天在生活当中,须与他人频繁发生接触,对于世界上的形形色色,应当努力去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怎样可以得到这些知识,以便在你谈话之时有所帮助呢?比较好的方法之一,便是每天阅读报纸。还有一个方法,是随时留意你周围所发生的事,虽然只是极琐碎的事也不要轻易放过它。另外还有个方法便是时常和人谈话。你和别人闲着无事时谈谈天,次数多了,不单脑子里可以贮藏起许多知识,可当成下次谈话的资料,而且也可以使你对谈话有兴趣,甚至谈话的技术因而会更加熟练起来。
世界著名的谈话艺术专家切司脱·费尔特先生,曾经教人谈话时注意下列一些问题。他说道:
“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总以绝对不讲为妙。
“和人谈话,同时也要注意到态度。切不要拉住别人的衣袖,手舞足蹈地讲话,应当和顺一些,切忌妄自尊大,平常的话要避免争论。谈话最好要一般化,勿作自我的宣传,把自己捧上天去。外表应该坦白而率直,内心应该谨慎而仔细。
“谈话的时候,姿态可以表现你的诚意,所以要正面向着人家,不要随随便便,不要模仿对方。
“和人家开口赌咒,闭口发毒誓,是既坏又蠢而且粗鄙拙劣的事。高声哄笑,是文化素养不高的表现,真实的机智和健全的理性,绝不会引人哄笑的。此外,再没有比咬人耳朵,像蚊虫叫似的谈话态度,更叫人难受的了?”
这位谈话艺术专家以上列的各条警戒人的谈话艺术,除开“禁止大家哄笑”这一条外,大多都是正确的。因为粗声喧闹固然有失常态,但是出自情感挑动的大笑,是不会妨害到任何人的。
在任何谈话之中,必须记住,切不可以说到会触怒他人的话题上去。因为凡是在你面前听你谈话的人,一定会从你的谈话中窥测你的个性,同时也在留意你日后是否会说他本人的坏话。
以下是几个口头表达的基本技巧。
1.轻松自然
约翰·莫菲说:“我们不要硬是从头脑中榨出一些名言警句。当我们放松下来的时候,很多妙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甚至在最具刺激性的谈话中,也有50%的内容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经过一段加热过程,思想的车轮才能转动起来。
2.循循善诱
成为一位出色的交谈家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或者有多少传奇性的经历,而在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一个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一个停止的信号。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兴趣点,多用“为什么”“哪里”“怎么样”等。当他说“我在宁夏老家开了个店”时,你千万不要匆忙抢着说:“啊,我在西安也有两家店铺。”而应该问:“在宁夏的什么地方?”
3.长于忍耐
在与人交谈中,千万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善言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们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因此,在谈话中一定要长于忍耐。例如,他们会先问:“请问您尊姓大名?您是哪里人?您的丈夫干什么?您准备在这儿待多久?您是乘飞机来我市的吧?”等等,以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谁关心这些?你也许会这样问。诚然,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任何风采和智慧可言,但它们的确能使交谈启动起来。
4.注意谈话重心
无可否认,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像“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结果会使别人也对你产生兴趣。但你千万别像一位年轻的剧作家那样,跟他的女朋友谈论了自己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认为我的剧作怎么样?”
5.多说赞同的话
如果他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你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会让他感到很亲切。如果他说:“我喜欢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样的爱好,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碰巧你过去也喜欢在那里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诉他……
6.适当谈谈自己
当有人要求你讲自己的时候,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稍微告诉对方一点你的情况,他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的。
7.尊重对方
交谈双方应相互尊重,即使已经相熟,也不可胡乱开玩笑,逗弄和取笑会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只有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是不会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你也可以与他开个玩笑,但千万别开得过了头。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言之有序是指说话要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说话人思路清晰;还指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1.类比法
这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例如作家秦牧《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2.反证法
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为了让我们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不妨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还有两难逻辑、归谬法等。
恰到好处,一语中的
说话力求做到恰到好处,过与不及都不值得提倡。一次成功的交谈应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集体接力的一员,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棒在自己手上时,要尽心尽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时,不妨为之加油,为之喝彩。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分寸取决于你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
1.避免“一言堂”
如果把交谈变成一个人的独白,尽管你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也没有人为你鼓掌喝彩,所以能说善侃者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
2.求同存异,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在交谈中,由于各人的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一致,观点的分歧、碰撞、交锋不可避免。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一听到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急迫地插话或打断他人的话,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样必然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大度宽容,不要盲目排斥,人家观点与你不一致,你可以说服或被说服,可以妥协,也可以求同存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使我们既长智慧,又得人心。
3.不能只热衷于表现自己,而轻视他人
在交谈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同时也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只热衷于表现自己,而轻视他人的表现,对自己的一切津津乐道,而对他人的一切不屑一顾,就势必造成自吹自擂、自我陶醉的不良印象。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注意恰到好处对说话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一言堂”,就会被人称为“话篓子”,甚至会妨碍与他人的继续交往。
4.谈话的禁忌话题
第一,健康状况。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第二,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的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第三,他人的隐私。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涉及隐私的话题不要触及,否则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第四,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第五,还包括一些不同品味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要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时应注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抑扬顿挫,把握节奏
20世纪的口才大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自己的第一篇口才学论文中曾认真地分析和论证了口才的语言技能问题。他得出结论:口头表达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的节奏。丘吉尔是深谙口才之道的,他切实体会到和懂得口语节奏具有十分强烈、深刻和丰富的表现力。
我国的古代典籍《礼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还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教以和;皇皇者,正而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就对琵琶音乐节奏有过绝妙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这里的“急雨”“私语”“莺语”和“大珠小珠”等就生动地展现了琵琶乐音的轻重快慢及起伏停顿的节奏。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节奏的性质和口语节奏的表现力。现代人也常说,“急人快语”“疾言厉色”“语重心长”“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等。这些,也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口语节奏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形象内涵和动人力量。
一般来说,口语节奏有两种语言效果。一种效果是,高亢铿锵的语调催人奋发,快急的语速使人激动、紧张,低沉的语音叫人深思和黯然神伤。或者进一步说,快的语速,重的语音,扬的语调,短的句式,小的停顿,凝练的信息内容,刚健的词语风格会表现出兴奋、爽快、高昂、激动和急切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听众不自觉地受到相应的感情冲击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亢奋、紧张或紧迫等心理。另一种效果是,慢的语速,轻的语音,抑的语调,长的句式,大的停顿,松散的信息内容,柔和的语词风格可显示出安然、从容、平静、淡雅和严肃、沉重的感情色彩,从而又会使对象不由自主地受到相应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闲散、悠缓、恬适、庄重、深沉和悲痛的心理。
一次谈话、一轮座谈、一场辩论、一台演讲、一堂教学从头到尾声调高亢不行,从头到尾轻声细语也不好;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不妥,从头到尾光怪陆离、危言耸听也不佳。要使听众自始至终都能精神饱满和有效地接受信息,使讲话、座谈、辩论、演讲和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在声音形式上,语音应有高有低,语调应有抑有扬,语速应有快有慢,吐字停顿应有长有短。
在内容、风格和表达手法方面,信息应有强有弱,主旨应有贴有离,文采应有浓有淡,风貌应有俗有雅,情与理应有穿插交错,论述与例证应有多种多样的逻辑格式展开。
言之有物,语意明确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为教皇朱理二世绘制宫廷的天顶画时,朱理二世曾要求他必须将圣徒和先知们身上的衣服画得高贵华丽一些。
米开朗基罗对这项要求十分不以为然,但是又不便当面得罪教皇,于是,半开玩笑地说:“您知道的,他们原本就是穷人嘛,何必硬要他们装阔?”
后来,当他开始制作壁画时,教皇又派人传话,要他修改壁画上的人物。
米开朗基罗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以平静的语气对传话的人说:“你回去转告教皇,修改壁画是一件小事,用不着他那么操心,还是请他老人家把心思用在如何把这个世界修改得好一点吧!”
米开朗基罗说话的功夫堪称一流,犀利的讽刺话语使得教皇朱理二世领教后,从此再也不敢啰唆了。
如果你自认没有米开朗基罗的犀利口才,那么,与人交谈时应该注意,答话时千万别含糊不清,否则很容易产生误会,万一你无法自圆其说,必定陷入窘境,任何说话技巧都无济于事。
所以,说话要把握主旨和逻辑,要说得恰到好处,以免言谈有所闪失,授人把柄,甚至作茧自缚。这是避免错误,摆脱窘境的根本方法。
以下是做一个善言谈者必需的五种修炼。
1.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
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充实自己,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2.话如其人,朴实无华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本色的心灵,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意思是以真诚的态度待人,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3.远离假话、大话和空话
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像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叫,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呀呀咿咿说一大堆废话,不如简明直接地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通俗易懂,真诚恳切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
5.避免套话
一些人习惯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就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也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味同嚼蜡。
措辞文雅,口吐莲花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伊立特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
掌握社交技巧的人,不但能使不相识的人见了他们产生良好的印象,而且能广结人缘,到处受欢迎。
许多人说话的本领不很高明,是因为他们不曾把谈话当做一门艺术,不曾在这门艺术上用过工夫。他们不肯多读书,不肯多思考。他们说话,宁肯随便用粗俗的语句,而不肯“三思”而后言,不肯将自己的意思用文雅、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许多年轻人,终日只说些没有任何意义的闲闻琐事。面对一个陌生人,他们的这种说话方式大都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相传,有家父子冬天在镇上卖便壶。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多久,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那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大了好哇!装的尿多。”人们听了,觉得很不顺耳,便扭头离去。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了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马上笑着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好几个顾客听罢,都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了便壶。
父子两人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会不会说话上。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确实,便壶大装的尿多,他是实话实说,但不可否认,他的话说得欠水平,粗俗的语言难以入耳,令人听了很不舒服。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私密因素在内的。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着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时,儿子直通通的大实话怎会不使买者感到几分别扭?而那个父亲则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推销商。他先赞同顾客的话,以认同的态度拉近与顾客的距离,然后,又以委婉的话语说“冬天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它无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是:冬天天冷夜长,夜解次数多且又怕冷不愿意下床是自然的,大号的便壶正好派上用场。这设身处地的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得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儿子一句话砸了生意,父亲一句话盘活了生意,这不正说明了“善讲”的重要性吗?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
倍享策略-股票平台哪个好用-免息炒股配资-配资中心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